|
|
|
|
|
|
|
金融类APP将“圈定”必要个人讯息范围 | 来源:大连日报 点击数:399次 更新时间:2020/12/15 8:47:35 |
近日,国家互联网讯息办公室发布通告,《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(APP)必要个人讯息范围》公开征求意见。
在征求意见稿中,国家网信办给出38类常见类型APP必要个人讯息范围,其中包括网络支付、网络借贷、投资理财、手机银行等金融类APP。
征求意见稿中,金融类APP必要个人讯息的收集范围均未包括通讯录、位置讯息、相机等方面。此前,网络借贷APP用户曾因通讯录等讯息暴露,被暴力催收所扰。另外,必要个人讯息包括位置讯息的,仅有地图导航类、网络约车类APP。
具体来看,网络支付类APP涉及必要个人讯息范围包括: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或其他真实身份讯息(APP提供者提供多种选项,由用户选择其一);付款人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证件有效期限、证件影印件、银行卡号码、银行预留移动电话号码;收款人姓名、银行卡号码。
网络借贷类APP涉及必要个人讯息包括: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或其他真实身份讯息(APP提供者提供多种选项,由用户选择其一);借款人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证件有效期限、证件影印件、银行卡号码。
对于手机银行类APP,征求意见稿提到,此类应用必要个人讯息包括: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或其他真实身份讯息(APP提供者提供多种选项,由用户选择其一);用户姓名、证件类型和号码、证件有效期限、证件影印件、银行卡号码、银行预留移动电话号码;收款人姓名、银行卡号码等。
近些年,APP过度收集用户隐私讯息,侵害了个人的合法权益,倘使违规使用、买卖或讯息泄露,个人用户轻则被垃圾讯息和电话骚扰,重则被冒名办理业务,甚至被诈骗,引发财产损失和安全性问题。同期,APP强制授权、过度索权、超范围收集个人讯息的现象大量存在,违法违规使用个人讯息的问题十分突出。专家以为,征求意见稿一旦实施,将让后期监管有章可循。未来监管部门将加大对数据方面违法行为的整治及处罚力度,从源头上杜绝潜在风险,保护客户合法权益。
| 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 | 上一篇: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 下一篇:当雨雪天来时 “企鹅步”走起 |
|
|
|